4月23日,黄兴先行潜入广州,在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,并最后改定起义日期为4月27日。当时,由于清方早已觉察到革命党人有起事的动向,两广总督张鸣岐、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业已加强防备。广州城里的空气十分紧张。面对这种情况,对于是否如期起义的问题,革命党人内部发生意见分歧,陈炯明、胡毅生等人主张缓期再举,喻培伦、林文等人坚决主张立即起义。黄兴一度举棋不定,后在喻、林等人言行的激励下,决心拼死一搏。4月26日晚,黄兴与同志会议,根据尚有不少党人没有到的具体情况,决定将原计划十路进攻缩减为四路:黄兴一路进攻总督署,陈炯明一路进攻巡警教练所,姚雨平一路攻打小北门迎巡防营与新军入城;胡毅生一路攻打大南门。起义时间定在27日下午5时半。结果,陈炯明、胡毅生、姚雨平三路因故没有发动,事实上只有黄兴一路孤军奋战。
4月27日下午5时半,黄兴如期宣布起义,亲率选锋百余人进攻总督衙门。然而,两广总督张鸣岐早有准备,已先期逃到李准的水师行台。“死士多人以攻入督署,空洞无一人。观其情形,有如二三日前去者。”黄兴等人从督署撤出时正与李准和张鸣岐的卫队相遇,激战中党人死伤多人,黄兴的右手也被打断两指。他们突围之后兵分三路:黄兴率10人欲出大南门与巡防营相接;徐维扬率花县40人欲出小北门迎接新军;其余川、闽同志及海防、南洋同志进攻督练公所。可惜,巡防营与新军并没有起来响应起义。因此,这次起义只有黄兴率百余名选锋在城中左冲右突,孤军奋战,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。尽管如此,革命党人在这次起义中都表现得非常英勇壮烈,可歌可泣。喻培伦“一人当先,抛掷炸弹,防勇为之披靡,后失手遇害”;李文甫“先攻督署时,非常猛烈,既出,伤其足,后为虏俘,从容谈笑以死”;朱执信“攻督署时,奋勇当先,迥非平日文弱之态”;林文、林觉民等福建同志“多在东毕业专门学校者,年少俊才,伤心俱烬”。据统计,这次起义牺牲的革命党人有姓名可考者共86人,其中有72人的遗骸后来被党人潘达微收葬于广州东郊白云山麓的黄花岗,此即著名的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”。因此,这次起义也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或黄花岗之役。又因起义那天为农历三月二十九日,这次起义又被称为广州“三·二九”之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