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初入关后,依然把京畿地区的大量土地划分给八旗子弟,以维护其利益。很快,恶果就显露了出来:因为无节制地圈地,不仅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,社会秩序也由此动荡不安,以至于有些耕地变成了牧场,出现了良田荒芜、土地萧条等现象。久而久之,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便背井离乡、四处流浪,待到时机成熟时,就会聚集起来进行反抗。当然不仅仅是农民深受其害,就连当时的汉族地主也因土地被圈占,与清廷的关系也变得紧张兮兮。
其实在多尔衮时期,就曾下令禁止圈地,虽然有大规模的圈地被停止,但仍然有零散圈地在进行。到顺治时期,福临下令户部迅速行文地方官吏,“将前圈土地尽数退还原主”。第二年,福临又强调:“民地被圈者,该管官即照数拨补,勿令失业。以后仍遵前旨,永不许圈占民间房地。”如此一来,既稳定了民心,又扩大了百姓的耕地使用面积。
在福临看来,农业生产的好坏,直接影响着封建社会的统治,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可耕地面积的多少又有着直接的联系。为了使那些荒芜的土地尽快得到开垦和耕种,福临听取了大学士范文程等人的建议,于顺治十年(1653年)以后推行屯田垦荒,一方面是为了扩大辖区,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正额田赋盐科和关税。当时四川以及北方各省,因受战争的破坏,只好由政府发放牛具和种子,颁布了招民开垦令,并实行了3年免税。此外,还在辽东一带实行招民垦荒授官令,鼓励百姓赴辽东开发。